中新网拉萨9月27日电 (记者 赵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暨《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百期刊庆论坛27日在拉萨举行,活动为期2天,旨在有效提升西藏大学学术期刊质量,推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
活动由西藏大学科研处期刊中心和西藏大学文学院主办。
开幕式上,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藏学》杂志主编王维强致辞表示,相信通过此次会议期间的研讨、大家智慧的碰撞,一定会助益藏学学术研究,以及包括藏文学术期刊在内的中国藏学学术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金永兵致辞表示,藏语言文学是西藏大学历史最悠久、底蕴最深厚、特色最显著的学科,要推进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学报建设,更加重视这一传统学科、基础学科的人才梯队建设,在用传统学科解决现实问题中找准学科新的增长极,在激活学科年轻力中校准发展方位和打造具有厚重历史感和充分现实性的学科发展体系,在锻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中发挥好西藏大学独树一帜的作用。
专家讲座环节,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社长、教授苏发祥作了《入主流,强特色:一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报告,西藏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负责人、教授邓戈作了《新文科背景下 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发展路径思考》报告等。
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甘南民族师范学院、西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和江苏、北京、青海、甘肃、西藏等区域期刊界专家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完) 【编辑:李岩】
中新网重庆9月27日电 (景诗雁)“谢谢你们,让我们42年后终于有个圆满的中秋团圆。”27日,张琛(化名)、胡媛(化名)夫妇带着儿子张霖(化名)将印有“人民警察为人民 忠诚助民促团圆”的锦旗特地送到助其寻得亲人的重庆渝北警方手中。
图为9月27日,张琛(化名)、胡媛(化名)夫妇带着儿子张霖(化名)将印有“人民警察为人民 忠诚助民促团圆”的锦旗送到助其寻得亲人的重庆渝北警方手中。 重庆渝北警方供图
1981年2月7日,张琛、胡媛夫妇带着2岁的儿子在湖北省武汉市乘坐火车转车时,儿子不慎被拐,夫妇苦苦寻找,但始终杳无音讯。
“哪怕只有一点希望,我们也不会放弃。”2018年,张琛、胡媛夫妇随女儿定居重庆渝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两人向当地警方寻求帮助。
“接到他们的求助后,多年来我们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丝希望。”渝北警方民警王荣荣说,特别是全国公安机关“团圆行动”开展以来,渝北警方根据张琛、胡媛夫妇提供的零碎线索,多次到武汉、河南、四川等省市向当地警方求证。直到2021年4月,通过前期对夫妇二人采集的血样,竟与福建晋江警方采集血样成功比中。渝北警方随即开展复核工作,最终确定系张琛夫妇失踪之子张霖。
然而,张霖因盗窃罪正在广东省英德监狱服刑。
为了张霖和家人感受到团聚的温暖,在不违反规定、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两地警方商议后决定给他们一场不一样的团圆。
2023年5月,“团圆行动 让爱回家”狱内认亲活动准备数日后,在广东省英德监狱礼堂举行。2岁便走失的张霖,42年后,终于与自己的父母、姐姐相聚。
图为2023年5月,“团圆行动 让爱回家”狱内认亲活动现场。 重庆渝北警方供图
看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张琛、胡媛夫妇和张霖的姐姐眼泪止不住地流。“前半生我走错了路,没想到还能遇见自己的亲人。”团圆仪式上,张霖泣不成声,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他说,“我一定会改过自新、安心改造,出狱后积极融入社会、回报社会,做个有德行的好人。”
2023年8月,张霖因在狱内表现良好已获提前释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