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宁9月27日电(宫宏宇)“作为旅行策划师,我去过中国很多乡村,那里洁净、精致,和许多人对中国农村的认知截然不同。我最感动的事就是把中国乡村振兴的风貌拍进短视频,让大家认识我,也看到中国这么美丽的地方。”来自韩国的短视频博主陈荣恩26日在尼山世界青年论坛上和观众分享了她在中国旅行和拍摄视频的见闻。
作为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环节之一,本届尼山世界青年论坛的主题为“青年携手奋斗,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会嘉宾围绕青年在文明传播和交流中的使命展开深入探讨。
中新社记者 梁犇 摄"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9/27/e563759b9dbb4fb084397ef1d2161bbe.jpg" alt="尼山世界青年论坛现场。中新社记者 梁犇 摄" />
尼山世界青年论坛现场。中新社记者 梁犇 摄
在中外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今越来越多像陈荣恩一样的青年,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形式,自发成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使者。他们生活在飞速发展的中国,见证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和传播中国故事。
回忆起自己的旅行经历,陈荣恩清晰记得在湖北远安县龙凤村的一次采风。当时一位百岁老奶奶告诉她,现在中国农村的政策越来越好,农民们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老人的笑容让陈荣恩看到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巨变,也让她看到了和外国人认知中大不相同的中国。“我想类似的例子在中国一定还有很多,我要多多拍摄和分享这些故事。”陈荣恩表示。
“在中国,有趣的事情太多了。我意识到中国文化不仅需要被学习和探索,更需要被传承和传播。”来自埃及的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凌骁直言,在中国生活了几年后,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仰慕者”。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青年带来包括跨国学术交流等在内的广阔机会。在这个时代,青年人更应有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学习和借鉴不同国家的文化,推动文化交流传播。
美国Music Travel Love LLC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山东财经大学学生李春霖结合互联网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的新机遇提到,青年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用更加年轻接地气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真实、可爱的中国。福建省自媒体协会会长、知名时政评论员雷希颖也表示,一个国家和民族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对文化的重视必然达到新的高度,继续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青年群体责无旁贷。
“当下年轻人已经成为利用新媒体形式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主力军。作为外国青年,我会持续坚持做好内容分享,为文化交流事业奉献我们青年的力量。”陈荣恩说。(完)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27日电 (喇小飞)27日,第二十届新疆社会科学界青年学者论坛在乌鲁木齐市新疆警察学院召开。
第二十届新疆社会科学界青年学者论坛召开。 喇小飞 摄
本次青年论坛从全疆158家单位提交的474篇论文中评选出优秀论文72篇,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特色林果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等多个方面。经专家评审,入选优秀论文的72篇文章学术观点鲜明、内容观照现实、方法源于实践,是当前各有关学科、学术领域和现实问题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学术品质和理论实践性,将引导新疆社科界青年学者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会上,新疆公安厅党委委员、新疆警察学院党委书记张建仁致欢迎词,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卢春萍致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石磊作重要讲话,希望青年学者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多出创新之作、坚实之作、厚重之作,努力把学问做在新疆广袤大地上。
新疆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卢春萍表示,本届论坛自6月启动征文活动以来共收到论文474篇,论文作者大多是新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青年骨干力量,既有高校、兵团院校、中小学的优秀青年教师,也有科研院所的青年研究人员,还有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社区青年干部和社科类社会组织青年学者等,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开创新疆改革发展稳定新局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示新时代新疆社会科学界青年学者的智力成果和专业水平。
青年学者们纷纷表示,将通过这次论坛交流思想、分享智慧、协同互鉴、汇聚力量,加强理论修养,拓宽学术视野,提供解决新疆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的新思路。
论坛向入选论文青年学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喇小飞 摄
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无情说:“我做的主旨报告是关于在新时代如何建设美丽新疆,如何在新疆实践好中国式现代化。希望能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论坛上与其他青年学者多进行交流,提供一些有益于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与思路。”
“新疆社会科学界青年学者论坛自2004年创办以来,在新疆社会科学界‘五路大军’的鼎力支持和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悉心呵护下已连续召开二十届。这二十年来,一代代青年才俊在此平台脱颖而出,成为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中坚力量。二十年来青年学者们的创新思维、独特观点、学术成果在这个平台分享交流,有力推动了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促进了新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卢春萍说。(完)